2025
九月

08

7

【圣经问答】| 申命纪1-2章

1231231

《申命纪》第一章  问答


梅瑟第一篇演说(申1:1-46


一、导论背景

1:梅瑟是在什么时候、什么地点发表这篇讲话的?
答:这次讲话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四十年十一月一日,在约但河东岸摩阿布旷野中发表的(申1:3)。当时他们刚刚击败了两位强敌:赫市朋的阿摩黎王息红巴商王敖格(申1:4)。梅瑟此时作为天主的仆人,重新宣讲法律,目的是在他们即将进入应许地前,提醒他们如何忠信地生活。


二、上主命令占领应许之地

2:上主在曷勒布山对以色列人下达了什么命令?
答:上主命令他们离开曷勒布山,前往阿摩黎人之地,并应占领祂誓许赐予亚巴郎、依撒格、雅各伯及其后裔的土地(申1:6-8)。这是对天主信实许诺的再确认


三、设立民间首领

3:为何梅瑟要设立许多首领和判官?
答:因为以色列民众众多,事务繁杂,梅瑟独自无法应付,于是建议每支派推选智慧、有经验之人作为千夫长、百夫长、五十夫长、十人长及监督,以分担治理的重任(申1:9-15)。这也体现了教会中的团体共治原则(参见《教理》§877)。

4:梅瑟给这些判官下达了怎样的指示?
答:梅瑟吩咐他们要秉公断案,对贵贱一视同仁,不可偏袒,也不怕人,因为审判是天主的事(申1:17)。若有难断的案件,可呈报梅瑟。这体现出法律与审判应以正义与天主为中心


四、百姓背信与卡德士事件

5:当百姓到了卡德士巴尔乃亚,发生了什么事?
答:梅瑟鼓励他们去占领上主赐予的地,但百姓却要求先派探子侦察(申1:22-24)。虽然探子回报那地极好(并带回果品),但百姓却畏惧当地巨人和坚固城池,拒绝上去,占领那地,违背了上主的命令(申1:25-26)。

6:百姓为何不敢上去?
答:他们在帐幕中抱怨说,上主是因恨他们才领他们出埃及,要让他们死于阿摩黎人之手(申1:27)。他们因探子的报告而心灰意冷,害怕又高又大的民族高耸摩天的城墙

7:梅瑟如何劝勉他们?
答:梅瑟提醒他们,上主曾在埃及为他们作战,也在旷野中如父亲怀抱子女一般带领他们,指引他们的道路(申1:30-33)。这是强调天主的慈父形象与信赖的重要


五、上主的惩罚与恩宠

8:上主对百姓的不信如何回应?
答:上主发怒,起誓说这个邪恶世代不能进入乐土,唯有加肋布可以,因为他一心追随上主(申1:34-36)。

9:若苏厄为何能继承使命?
答:虽然梅瑟因百姓之故不能进应许地,但他的侍从若苏厄因忠信被拣选为领导者(申1:38)。他预表了耶稣——真正带领我们进入天国的若苏厄(希伯来文若苏厄耶稣)。

10:哪些人能进入那地?
答:百姓中那些年幼、尚不知好歹的子女得以进入。这体现天主对纯朴者与未来世代的怜悯(申1:39)。


六、背命的后果与教训

11:百姓后悔后是否能上去争战?
答:虽然他们后来表示悔改,武装想上山交战,但上主明确表示不在他们中间,若上去必败(申1:41-42)。他们仍执意上山,被阿摩黎人击败,伤心回营,上主不再垂听他们的哀号(申1:45)。

12:这段历史教导我们什么?
答:

信赖天主胜于人眼所见的环境

错失天主恩宠的时机后,任意而行,是自取败亡

悔改必须有实际顺服与耐心,而非冲动与自恃

天主是公义的审判者,也是慈爱的父亲,祂愿我们真正信靠祂而非怨怼祂


七、信仰反省

13:作为基督徒,我们该如何回应这章经文的教导?
答:

在天主的召叫中及时回应,不拖延、不怀疑

当教会派遣我们传福音或承担职务时,应如当年梅瑟立首领一般以智慧和正义处理事务

在逆境中不要忘记天主过往的恩典,如梅瑟所回顾的埃及与旷野经验

以加肋布和若苏厄为榜样,忠心、勇敢、信赖天主到底。


 


《申命纪》第二章 问答


途经旷野与征服息红王(申2:1-37


一、绕行旷野的指引

1:以色列人为何绕行色依尔山地?
答:以色列人因违背上主命令,被命令转向红海一带,在旷野中绕行多年(申2:1)。他们围绕色依尔山地绕了很久,直到上主命令他们转向北方。这一过程显示出上主既有惩罚也有耐心,引导他们在悔改中前行。

2:以色列人与厄撒乌子孙(即厄东人)是什么关系?
答:他们是兄弟,因为厄撒乌是雅各伯的哥哥(创25:25-26)。上主特别吩咐他们不可攻击厄撒乌的后裔,也不可占他们的土地(申2:4-5),因为那是天主赐给厄撒乌的产业。这强调了对兄弟民族的尊重与天主所定界限的敬畏


二、天主的眷顾与信实

3:上主如何照顾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?
答:梅瑟回顾说,在这四十年旷野旅途中,上主常与他们同在,祝福他们的工作,保护他们,使他们什么也不曾缺少(申2:7)。这是对上主眷顾的美丽见证,也提醒我们,即使在艰苦时光中,天主仍与我们同行。

4:以色列人对其他民族如摩阿布和阿孟人是否可进攻?
答:不可以。上主明令他们不要扰乱摩阿布人和阿孟人,也不要占他们的土地(申2:9, 19),因为这地是赐给罗特的子孙的(创19:36-38)。这显示出上主对其他民族的安排和尊重,也教导我们应信服天主的治理。


三、天主历史作为的回顾

5:摩阿布人、阿孟人、厄撒乌的后裔如何得地为业?
答:这些民族原本面对强大的居民——如勒法因人(厄明人、匝默组明)或曷黎人,但上主帮助他们战胜敌人,得以定居(申2:10-12, 20-22)。这是说明:若信赖天主,不论大小民族皆能得着产业

6:这些民族的经历对以色列人有何启示?
答:这是对以色列人信德的激励:若其他民族能依靠天主占领产业,以色列人也应信赖上主应许之地必将赐下。


四、世代的更替与信仰的传承

7:为何以色列人要等三十八年才继续前行?
答:因为上主要那一代因不信而背叛的人(成年战士)全数灭亡(申2:14-15)。这彰显天主的公义与应许的严肃性。信仰不能仅是口头承诺,而要以行动回应。


五、开始进入征服应许之地

8:征服的开始是从哪位王开始的?
答:从赫市朋的阿摩黎王息红开始。虽然梅瑟先提出和平通过,但息红王因天主使他顽固,拒绝通行并主动出战,于是以色列人战胜了他(申2:24-33)。

9:为何上主使息红心硬?这是否不公?
答:息红的顽固是其长期抗拒天主的结果(参阅出9章有关法郎的心硬)。天主允许他顽硬,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计划和正义,如教理所说,天主尊重人的自由,但人也为其选择负责(《天主教教理》§600, §1861)。


六、战争与信仰反思

10:以色列人如何处理所占领的城市?
答:按照毁灭律,以色列人将所有居民,包括男女与幼童都杀死,只留下牲畜和财物作为战利品(申2:34-35)。这在旧约中是一种祝圣毁灭(ḥerem的作法,意味着将敌人完全交给上主审判。
天主教会今天不会主张此做法的重复,而是从中看到历史中对罪恶彻底拒绝的象征意义。

11:以色列人是否占领了所有土地?
答:没有。他们遵守上主的命令,没有攻击属于阿孟人的地区(申2:37)。这再度表明,以色列人是按天主指引、并非随意征战,而是回应圣约与天主圣意


七、信仰反省与教理联系

12:本章对今日基督徒有什么启发?
答:

学习信赖天主的带领:在漫长的旷野旅途中,上主一直在祝福与同在。我们在生命的旷野时刻也应信靠不疑。

尊重他人、顺服安排:如对摩阿布人和厄东人的尊重,提醒我们不滥用权力,不侵犯别人应有的界限。

历史中的天主作为:重温这些历史,帮助我们相信天主始终在领导世界和我们的生命。

在信仰中坚持到底:即使我们还未看见应许之地,仍应忠实地走在祂的路上,不断净化自己,成为新一代信德的承继者。
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